6月18日-20日,2025中國國際金融展在上海世博展覽館召開。作為金融行業的頂級盛會,本屆展會以“開放創新·科技賦能·共創金融新未來”為主題,來自監管部門、金融基礎設施單位及國內外金融機構的代表濟濟一堂,共同展示中國金融改革創新所取得的豐碩成果。
易道博識攜其創新的“大模型+小模型”智能文檔處理方案亮相,為行業提供了新的解題思路,吸引眾多參會嘉賓駐足參觀。
金融業數字化浪潮中,海量文檔的智能處理能力,已成為衡量機構效率與風控水平的關鍵指標。
一方面,身份證、發票等標準化文檔要求極致的處理速度與準確率;另一方面,合同、理賠文檔等非標文檔版式各異,傳統依賴模板的OCR技術泛化能力不足,導致開發與維護成本高昂,制約了業務敏捷性。
如何平衡并滿足這兩類場景的差異化需求,是業界面臨的難題。
易道博識專用模型(小模型),是針對特定場景深度優化的小模型,已覆蓋7大類、超60種標準識別,卡證、票據類的識別速度低于300毫秒,同時準確率超99.5%。
為滿足不同企業需求,易道博識提供私有化部署、移動端SDK及云服務API等靈活部署方式,為機構文檔處理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。
針對非標、低頻的文檔的處理,可使用自研的GIE(General Information Extraction)通用文檔信息抽取大模型。該OCR大模型基于海量金融文檔訓練,可理解文檔版式與語義,不再依賴固定文檔版式抽取。
以往,適配一種新版式文檔往往需要經歷需求分析、數據標注、模型訓練和測試部署等漫長流程。
采用GIE大模型后,業務人員僅需輸入提示詞(Prompt)即可配置字段抽取任務,將以往需要數周乃至數月的業務上線周期,顛覆性地縮短至最快幾小時內,極大提升了業務的敏捷性以及降低模型部署成本。
這一大小模型協同新范式實現了金融全場景的覆蓋,并通過優化資源配置,顯著降低了金融機構實現文檔處理的技術門檻與成本。
專用模型(小模型): 處理版式固定、業務高頻的結構化文檔,保障最高的識別效率、精度和最低的資源消耗。
通用模型(大模型): 處理版式復雜、半結構及非結構化的文檔,以強大的泛化學習能力,提供更全面的文檔處理能力和可擴展性。
更重要的是,易道博識已全面適配國產信創體系,能夠與主流國產芯片、服務器、操作系統及數據庫深度融合,確保了智能文檔處理方案在金融信創環境下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。
做好科技金融、綠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養老金融、數字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,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。而高效、智能、安全的文檔與數據處理能力,正是寫好這五篇文章的“數字筆墨”。易道博識相信,“大小模型協同”的文檔處理新范式,作為新一代的數字基礎設施,將為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與戰略落地提供堅實支撐。